(文末可免費領取完整資料)
企業所得稅每年都要進行匯算清繳,匯算結果不外乎三種情況:
第一種情況:企業應交數與計提數剛好相等,清繳后“應交企業所得稅”明細科目為0;
第二種情況:企業應交數小于計提數,清繳后“應交企業所得稅”明細科目大于0;
第三種情況:企業應交數大于計提數,清繳后“應交企業所得稅”明細科目小于0。
除第一種情況似乎不需要進行賬務調整外,后兩種情況都需要進行賬務調整。但是第一種情況也可能需要進行賬務調整的。
在進行會計處理前要區分企業適用的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,目前企業適用的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有三類:
(一)企業會計準則;
(二)小企業會計準則;
(三)企業會計制度。
企業在填報的企業所得稅申報表《A000000企業基礎信息表》時就要求必須勾選。
《A000000企業基礎信息表》部分截圖
因此,在賬務調整時要注意區分,包括看以下文章也要區分前提條件,千萬不要張冠李戴,因為三種準則(制度)的會計處理是不一樣的,甚至連會計科目都有差異。
為什么現在講適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賬務調整?因為它最簡單!
(一)賬面上計提金額為大于實際繳納金額
也就是說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后,“應交企業所得稅”余額大于0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,可能是企業沒有考慮到稅收優惠政策等,比如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等。
借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企業所得稅
貸:所得稅費用
(二)賬面上計提金額小于實際繳納金額
也就是說,上年底結賬的時候可以計提的企業所得稅少了。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,可能計提時僅僅根據企業會計利潤計提的,沒有考慮到視同銷售等稅會差異的納稅調整。
借:所得稅費用
貸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企業所得稅
適用《小企業會計準則》在經過上述調整后,“所得稅費用”直接結轉至“本年利潤”,不需要再調整以前年度損益。這種處理是為了簡化,采用了收付實現制原則而不是權責發生制。
《企業會計制度》對于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,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: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。
(一)采用應付稅款法核算
1.補計提
借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
貸:應交稅金——應交企業所得稅
如果計提多了,就做相反分錄。
2.結轉
借:利潤分配——未分配利潤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
(二)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
匯算清繳后所得稅的賬務調整可能有3種可能。
1.補提所得稅:
借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(或在貸方)
遞延稅款(或在貸方)
貸:應交稅金——應交企業所得稅
2.沖減多提所得稅:
借:應交稅金——應交企業所得稅
遞延稅款(或在貸方)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(或在借方)
3.雖然不補提,也不沖減,但是需要補確認遞延稅款(包括虧損企業,雖然不交稅,但是也可能存在這樣的賬務調整):
借:遞延稅款(或在貸方)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(或在借方)
4.最后,不管是那種情況,都需要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結轉至利潤分配:
借:利潤分配——未分配利潤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(或在借方)
適用《企業會計制度》的賬務調整,不需要追溯調整盈余公積等。
篇幅有限,小編今天就先分享到這里了,所得稅賬務處理完整資料及更多會計知識按照下列指示即可領取
下方評論:學習,并轉發收藏;
,私我回復:,即可領取